石门峰纪念公园
中国殡葬协会 2022 年工作报告第一部分 一年来工作回顾2022 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,是实施“十四五”规划关键之年。一年来,中国殡葬协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紧紧围绕社会组织“服务社会、服务行业、服务会员、服务群众”的宗旨,恪守《章程》所赋予的职责,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,努力应对复杂环境,克服重重困难,在全体会员的支持和帮助下,稳步推进各项工作,以新时代、新要求,探索工作新方式、新方法,用饱满的工作热情,圆满的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。一、加强党的领导,提高政治站位。
第二,有了车能够转运,但是还要建立通常的绿色通道,上级医院能够及时接收,对于上级医院,各类医疗机构要有专人负责转诊,简化转诊流程,优化转诊通道,对于高龄合并慢阻肺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感染者,第一时间要转诊到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,可以直接转到三级医院,不一定层层转。对于基层首诊的重症患者要积极采取抢救措施,在医护人员陪护下转诊。同时还要完善养老机构老年人转诊的绿色通道,而且我们强调三级医院都要包片,一对一指导县级医院加强医疗救治工作,也要派医务人员下沉基层,指导基层的转诊和医疗救治。
今年清明,网络祭扫、 代祭扫等新型祭扫方式开始取代传统祭扫方式成为主流, 一股文明低碳新风扑面而来。持续多年的移风易俗引导,让改变正在发生,日益渐增。烧纸放鞭炮的少了,用鲜花寄托哀思的多了;丧事大操大办的少了,简办礼葬的多了;修硬化墓的少了,选择生态节地安葬的多了。身后事,不再是面子,也不再是负担, 更多变为生命华章的尾奏,音符简约而不失庄重地拨下。殡葬,上承几千年文化传统,横切经济、社会、文化、生态各方面,落脚每个家庭每个人。殡葬改革,涉及传统的革新,利益的分配,秩序的重塑,很难一朝一夕完 成,而是要持续发力,久久为功。深化殡葬改革,离不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。实践证明,凡是党委政府重视殡葬工作的,这些地方殡葬改革都搞得有声有色。无论是江西、江苏等地五级党委书记抓殡葬,还是山东沂水的“惠民礼葬”,都集中体现了地方党委政府对殡葬改革的重视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,期待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殡葬改革,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谋划, 坚持用系统治理理念和方法推进,强化督促考核,不断激发改革的强大驱力。深化殡葬改革,需要民政部门主动作为。民政部门是殡葬工作的主管部门,也是推进殡葬改革的主要责任部门。一个地方党委政府对殡葬工作是否重视,在一定程度上跟民政部门的努力和作为分不开。各级民政部门要主动作为,善于作为,充分利用当前各地重视高质量发展、乡村振兴、改善民生、生态文明建设等有利契机,积极向党委政府的争取和汇报,推动将殡葬改革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、党委政府工作总盘子。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,协助做好改革方案的论证设计和风险评估等工作。要强化部门联动,推动相关部门履职尽责,形成推进殡葬改革合力。深化殡葬改革,需要各方面切实投入。殡葬改革是对旧思想旧习俗的扬弃,对新理念新方式的接受。无论是扬弃还是接受,都离不开建立在资源投入基础上的宣传引导、制度激励和载体打造。要继续加大土地、资金等要素投入,布局建设更多的公益性安葬设施,优化基本殡葬服务供给,为人民群众选择生态节地安葬方式提供物质载体。不断完善惠民殡葬政策,对基本殡葬服务实行全免费,对选择生态葬的给予奖补,增强人民群众殡葬改革获得感。继续加强移风易俗引导,发挥村(居)委会、红白 理事会等教育约束作用,通过媒体报道、典型宣讲、主题 活动、文化挖掘等途径促进文明新风形成。深化殡葬改革,需要全社会营造氛围。殡葬改革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,社会关注广。推进殡葬改革,要做足做细各项工作,夯实社会基础,营造有利氛围。要正视和尊重人民群众妥善安置逝者的伦理观念和心理需求,将殡葬改革力度与群众承受程度有机结合起来,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对文明现代殡葬理念的思想认同、价值认同、文化认同。要营造鼓励改革、支持改革的有利氛围,培树改革典型,讲好讲透改革故事,引领带动更多地区深化殡葬改革。开弓没有回头箭。我们要勇毅而笃行,蹄疾而步稳, 将殡葬改革进行到底!
此外,该县还将丧葬礼俗改革纳入美丽乡村建设,进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,把薛家村“魂系生态、绿荫后人”的绿色安葬理念,融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,引导广大群众革陋俗、树新风。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过程中,又将殡葬改革移风易俗纳入文明创建重要内容进行考核落实。
古人有云:坐北朝南,皇帝位;坐西向东,富贵家。而现在的墓地大多是坐西向东的朝向,墓地风水认为:人死后,气尚存,气可应人,亦可扰人。也就是说,死者下葬后,真气会与穴气结合形成生气,通过阴阳交流形成的途径,在冥冥中会影响,左右在世亲人的气运。所以,墓地风水有很多讲究,而墓地的朝向的选择更是重点。这个气有两个含义:一是风势;二是生气,朝气。自古以来,东方就意味着希望,紫气东来、有朝气的方向。